据外媒报道,继之前一连串重拳后,美国又拟阻止本国通信运营商使用联邦补贴购买中国产设备;几乎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考虑禁止中国企业在美提供云计算等高科技服务。
就是说,美国在高技术出口和进口的双向车道,同时对中国设卡立障。这些“卡脖子”色彩浓厚的个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其阻碍中外高技术交流的效果却是无比实在的。一时间,舆论或评估中国受损情况,或预测中国反制选项。
其实,不妨看得更远一些。这些“卡脖子”手段,不仅可能导致中国反制,也会激发中国反思,并触发更广泛、更深入的中国改革、中国创新。几年之后回过头看,这些连锁反应的重要意义,或将远超单一事件本身。
美国这轮“卡脖子”无疑击中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痛处、短处,也让相关企业看破了浮华背后的严酷现实,势必警醒全行业直面危机感,这将在中长期增加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和走出去、引进来的动能。
长期以来,国内某些技术类企业抱有侥幸心理,误以为在国际分工供应链日益稳固、中西方利益深度绑定的格局下,“西方创新创造+中国应用组装”模式会恒久不变,甚至打遍天下,缺乏为研发投入真金白银的决断和动力。
如今形势逼人,头脑清醒的企业家必将提升研发投入,中国人对技术源头端的奋起直追,将有力推高创新溢价,推高技术类资产估值,在产业需求和资本市场偏好双重加持下,中长期会吸引更多技术要素“花落”中国。
其次,美国“卡脖子”将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构建满足“高阶国际化”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高标准接轨、对标国际惯例,以应对日益苛严的外部审查及合规压力。
经过WTO多边机制的多年历练,熟知国际规则、会打国际官司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配技能。如今,伴随中企出海进入更高阶段,新的环境对企业内控管理和外部危机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后在西方监管机构的特殊“关照”下,中企既需要提升“不怕事”的底气,也需要提升“能平事”的本领。只有这样,不管是“狼来了”还是“狼走了”,都能从容应对。外部大风大浪,终将为中国淘洗出一批对规则懂行、应对手段老道、渠道资源畅通的国际化大公司。
此外,美国越是“卡脖子”,中国越会加速厚植创新土壤,通过推进“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加优厚的成长环境,在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同时推动国内市场对国外技术类企业进一步敞开大门。
另外,从中长期观之,中国也会加快科技创投市场的构建和改革,让虚拟经济更好服务技术创新,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对创新试错、容错的涵养空间。
毫无疑问,美国“卡脖子”确实把相关企业逼到了墙角,暴露出中国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痛点。然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全球经济对中国要素的巨大需求。只要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坚定如初,只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发生逆转,只要市场机制依然作用,只要自由贸易仍在继续,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的步伐,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制中外产经交流的脉搏。(傅云威)